世界互联网大会|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结束,下一个机会是人工智能-凯发k8国际

author: chris song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预言:“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了,下一个机会在人工智能”,引起行业内讨论激烈。红衣教主360创始人周鸿祎向人工智能开炮,他认为,没有大数据支持的人工智能只是空中楼阁而。他预言:未来五年的机会在物联网,而不是人工智能。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又什么是物联网,他们两者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1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



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这些说法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



2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连接物联网域名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的产业实践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


何为数据“泛在聚合”意义上的物联网?


第一个实践方向被称作“智慧尘埃”,主张实现各类传感器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智能化功能的网络。


第二个实践方向即是广为人知的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网,该方向主张通过物品物件的标识,强化物流及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时通过信息整合,形成智能信息挖掘。


第三个实践方向被称作数据“泛在聚合”意义上的物联网,认为互联网造就了庞大的数据海洋,应通过对其中每个数据进行属性的精确标识,全面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这既是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联网的使命所在。



比较而言,“智慧尘埃”意义上的物联网属于工业总线的泛化。这样的产业实践自从机电一体化和工业信息化以来,实际上在工业生产中从未停止过,只是那时不叫物联网而是叫工业总线。这种意义上的物联网将因传感技术、各类局域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依据其内在的科学技术规律,坚实而稳步地向前行进,并不会因为人为的一场运动而加快发展速度。


rfid意义上的物联网,所依据的epcglobal标准在推出时,即被定义为未来物联网的核心标准,但是该标准及其惟一的方法手段rfid电子标签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它难以真正指向物联网所提倡的智慧星球。原因在于,物和物之间的联系所能告知人们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物的状态与状态之间的联系,才能使人们真正挖掘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各种联系,从而获取新的认知,获取新的智慧。


“泛在聚合”即是要实现互联网所造就的无所不在的浩瀚数据海洋,实现彼此相识意义上的聚合。这些数据既代表物,也代表物的状态,甚至代表人工定义的各类概念。数据的“泛在聚合”,将能使人们极为方便的任意检索所需的各类数据,在各种数学分析模型的帮助下,不断挖掘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事务之间普遍存在的复杂联系,从而实现人类对周边世界认知能力的革命性飞跃。



3

时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都是热门的话题。



物联网只是森林里面的总称,人工智能却是森林最核心的树木



如果说周鸿祎仅仅是扔个砖,刷刷存在感的话,那他的这番话也只当是口水了。但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这样高大上、权威的论坛上抛出这样的言论,那就需要从专业的角度来论证下是非对错了。实际上,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两个概念虽然存在一定的交叉地带,但所代表的机会和价值却很不一样。物联网是一个表象,是人物、物物的连接和信息交互,相对更狭义一些;而人工智能既是站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升华,又比物联网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将物联网看作是生态的话,那么人工智能就是森林。


看明白了这一点,回过头来再思考下周鸿祎的说辞,至少存在几个明显的“漏洞”。


首先,人工智能比物联网的发展空间要大得多。


人工智能是一个更普适的概念,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技术或能力,涵盖了语音交互、图像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领域,适用于消费端和企业端。也就是说,未来人工智能将引发一场涉及到企业、个人及生活、商业、社会等各个层面的革命。但近年来热议的物联网更多的泛指附属于工业、农业等的产业互联网,是一门b端的生意,如智能制造、工业4.0都包含有物联网的范畴。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物联网成熟了后,人工智能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所以说,物联网可以理解为是人工智能的子集,后者的机会要大得多。


其次,人工智能比物联网更快更容易落地。


在12月份的年度会议上,360总裁周鸿祎发表了言论,“谈人工智能产生主动意识像是讨论火星上人口会不会过剩”,大概的意思是:人工智能还处于创想阶段,缺乏广泛应用的场景,所以还不是最热的时候,这个比喻可能有点情绪化。但他可能还是没有感知到,如今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已然在全球各地遍地开花,不仅落地速度超过了物联网,而且还俨然成为了互联网下半场最重要的战争领域。


最后,人工智能比物联网更“高维”。


其实,物联网只是一个物物的连接及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的过程,并没有实现智能化,而人工智能却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所说即所得、所想即所得”,是一种更“高维”的物种。往往,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投入只是片叶和树木,比如汽车、家居、制造等某一个领域和场景,但人工智能则是森林,可以对接所有场景,就连智云通crm系统也开始融入人工智能、商业智能,所以更能代表未来。


只见片叶不见泰山,周鸿祎廉颇老矣?


最近,高盛发布的一份《人工智能生态报告》有类似的表述。《报告》认为,未来几年内,一家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将会成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如果企业和团队不把重心放在人工智能战略上,那么未来产品创新、生产效率和资本杠杆上都存在落后、掉队的风险。高盛还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变革全球经济的技术,是提高生产力并结束经济停滞增长的驱动力。由此,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得出结论,人工智能将驱动生产力的提高,改变行业的竞争规则。



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力及价值,谷歌、微软、亚马逊、百度等全球巨头互联网企业蜂拥而入,就连美国政府也紧锣密鼓地着手制定《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将人工智能看做是下一次经济革命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国家技术实力的象征。那么,为什么周鸿祎没有看到这一趋势呢?


通常来说,一个大佬的预言往往与其行业地位、实力以及朝气相关。周鸿祎之所以会发出“只见片叶不见泰山”的论调,可能也不完全是针对李彦宏去博眼球,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周鸿祎已廉颇老矣。回想几年前,周鸿祎一度被认为有机会摸高到一线大佬阵营的,还经常就未来发出一些趋势性预判,像《我的互联网方法论》等,曾深受追捧和膜拜。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年光景下来,360在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时代已全面掉队,安全客户端老气横秋,移动应用分发毫无建树,新投入的360手机业务也没任何起色,短期更看不到希望。



公司发展受阻,创始人自然着急,因此机体加速老去,是必然的。人越来越老,对行业趋势的判断一再出现偏差,使“红衣大炮”的身段越来越低。相信业界同样有明显的感觉,周鸿祎少了过去的霸道与锐气,视野却变得越来越窄,也很少在公开场合上放炮,反而是为了自家手机站台,频频讲起了相声和段子。与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雷军、刘强东、丁磊等大佬相比,周鸿祎变得越来越低调,脾气好了不少,但眼光也浅了很多,如今已然变得看不到未来发展趋势了。


实际上,一家企业能不能成就伟大,很大程度上与一把手的心胸、魄力、格局、眼界和想象力等息息相关。而企业经营的好坏,在行业里的排名和位置,直接决定了你在行业里的话语权。以此来评判的话,周鸿祎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上的一些言论,不仅没有参考价值,反而容易误导其他人。既然如此,周鸿祎为啥还要放炮呢?我们倒是可以推测一下,周鸿祎这番言论背后可能打了自己的小算盘,只是为推广自家的安全产品、360儿童手表和360手机的噱头罢了。



4

用未来的眼光看未来,才能看到人工智能的颠覆性


互联网行业里,企业间的揶揄玩笑和冷嘲热讽并不少见,仅仅是逞口舌之快或利益之争。因此,人工智能热度很高,李彦宏抛出了人工智能是互联网下一幕的理论后,引发众人讨论,并不奇怪。表面看,姚劲波、王小川等着自己的看法,其实都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细细琢磨,不少言论陷入到了抠字眼、挑刺的怪圈里去了,但实际上又没有哪个人敢否认人工智能的趋势和风口价值。


但恰恰是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会给那些意志模糊、认知不清的企业带来困扰和误解。所以我们更有必要拨乱反正,将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的一些误区阐述清楚。


首先,最大的误区是说人工智能不够成熟,实质上这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人工智能成熟与否,要放到某一垂直场景下去评判,并非一概而论。只要有足够丰富的数据和场景支持,就能通过持续学习和训练,提升成熟度和可用性。这一点在美国高盛的报告里也有所提及,在医疗保健中,图像识别技术正逐步提高癌症诊断的准确性;农业领域,农民和种子生产商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制药业中,深度学习被用于改善药物的研发;金融服务方面,通过开辟新的数据集,实现更快、更准确的分析,从而降低风险,提高回报等。由此来看的话,认为人工智能不成熟的说法并不准确。


其次,人工智能的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下子就能跳过临界点。


这恰恰是人工智能区别于其他技术如4g、5g技术的地方,人工智能需要在应用中逐步成熟。gartner今年发布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图显示,共有几十项新兴技术进入了技术萌芽期和期望膨胀期,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占据了一大部分,包括人类机能增进、情感计算、扩增实境、生物芯片、脑机接口等等。其中虚拟个人助理正逐渐被美国用户所习惯,智能手机语音助手的使用率在2015就已经达到了65%。人工智能技术之所以成熟度越来越高,来自于很多企业的持续推动和实践。


最后,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和“破坏性”到底有多强。


这个问题上,能够看清楚的企业可能并不多。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仅仅是一种全新的能力,是开放、共享的技术基础设施,但并不会改变商业的模式和产品业务的形态。其实,这是典型的误读。事实恰恰相反,人工智能会改变我们获取应用和服务的方式,摧毁已有的应用形态和服务模式,比如随便与ai的机器人对话,就能完成聊天、购票、购物、下任务等各种事情,是不是消灭了网站、app等传统产品形态?说得更夸张一些,人工智能改变的是我们与这个世界连接和沟通的方式。



当一个热门技术或概念兴起时,行业里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冒出来,免不了存在误读现象,也必然会掺杂着各种目的。人工智能自然不可能例外,人工智能到底是不是未来最大的机会,希望每个人不要人云亦云,能少一些跟风,多一些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同时牢牢记住,在年轻的互联网行业里,永远不要相信一个越来越老的人说的话,因为他已经是过去时了。


当然,人工智能也不能代表全部,物联网里面的应用就更广泛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这些都是和大数据,云计算结合在一起的,人工智能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工智能对象更加民用化,而物联网对象是更加政府化。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