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中国十年行都造就了什么-凯发k8国际

author: chris song

说起宜家家居,我相信一线城市的朋友应该没有不知道的,有些有娃的甚至是周末必去的地方。宜家,一个欧洲风格的品牌,周末假日组团摆拍胜地,情侣交往阶段性突破里程碑,队伍最长性价比最高亲子餐厅,这些用来形容宜家中国印象最为逼真了。



宜家在2005年家居指南的目录后面,就紧跟着写了好几页“情况说明”:



这是宜家在十多年前,刚进入国内的时候,应该没有预料到这些景象。可以说是战战兢兢,生怕我们这个全球第一大市场不买账。好担心中国老板不习惯没有美女跟在后面嘘寒问暖,或者在收银排长队的时候来个泼妇式暴走。


显然是低估了国人对一切“自助式”的热情。


在05年逛宜家是多么赶时髦的一件事情啊,斑马姐回来还要在qq空间和msn上发状态的好伐。


十多年过去了,宜家好像还是那个宜家,你却不是以前的那个你了。啊不,宜家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宜家了。



01

从大甩卖到生活方式的营销


宜家2005年目录,上面竟然像大字报一样写着:


只有一个宜家!

老百姓买的起的家居用品。

每月促销活动,低价格,快快来!


把价钱印到沙发那么大,你可以感受2005年宜家是多么迫切地在推销它的低价格。



对于产品的介绍,也只是局限于功能。


"阿鲁姆 沙发床有着如此多的优点:白天,它是一张沙发,你可以坐在这里休息,放松,或是工作。晚上,只需把靠背折下,它就变成了一张舒服的床......”


05年的主题虽然是打造舒适梦幻的卧室,但客厅和卧室的布置还是有点不能让人直视。比如“新色彩”之粉色:



宜家当年对“梦幻”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对花是不是也有点误解


宜家随后可能发现这种low low的促销式广告有点自降身价,在07年终于开启了“生活方式”的营销。


07年主题:重新发掘生活空间


中心思想:房子不应该只是房子,还应该是有“生活感”的空间。怎么做呢:“重整生活方式,重拾天伦之乐,重归甜梦之乡,重造奇妙时刻”。文案终于大学毕业了,还帮着孩子们抨击了“兴趣班”:


谁发明「兴趣班」的?参加瑜珈、夏令营、学钢琴、学外语、学跆拳道有什么大不了?把一家人拆散……能够一家人围在桌前,一起造饭、一起吃饭、一起谈天,斗嘴、玩游戏、开玩笑,一起讨论一起笑,有什么不妥?


更令人惊喜的是,宜家不仅仅讲功能了,还开始讲氛围了。


灯光


纺织品


还有一些瑞典文化植入


原来坚持用我们看不懂的瑞典文字来命名,是为了不忘记勤俭自持的传统。


07年的宜家和现在的宜家,已经比较接近了。


我们还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目录上价格的字体越来越小了。但这不代表宜家放弃了低价路线,它用了另一种更加深入人心的办法:降价。


比如全球几乎每一百人就有一个的毕利书架,自从70年代问世以来,成本逐渐降低了30%。



16年指南里新推出的榫卯结构桌子 lisabo,获得了红点设计奖之后,价格反而在第三年从1499降到了999。


虽然也有高价产品,但商场里总会有些不可思议的便宜货让你感到宜家真的物美价廉,它们叫作“窒息货”(breath-taking items),比如中国市场的1元冰淇淋。


既然价格的宣传不再是重点,宜家试图抓住我们眼球的,就是它推崇的对“家”的看法。



02

宜家逐渐养成的绝招:场景感


场景感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讲故事。比如推销一款可折叠的餐桌,宜家不说这个桌子多好看多方便,它说:



“新手妈妈往往忙到自顾不暇,理想的状态是,你可以在同一个房间,一边照顾宝宝,一边锻炼身体,恢复往昔好身材。”


这是个很狡猾的技巧。因为可能一般人家里并不需要折叠桌子,但这句话给新手妈妈制造了“我要练瑜伽”的紧迫感(需求),又抛出一个也许会存在的问题“需要同时照看宝宝”(困难),最后给出一个完美的画面,当然全靠了这张折叠餐桌(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


这个技巧可不是一日就练成的。比如历年来宜家对沙发的描述:


09年,宜家的沙发上没有人物,只是在画面外客观描述了“24小时的舒适”。


12年,沙发上有了几个萌娃,假装出一个“有些人不想被打扰”的场景,不过显然还不够生动(怎么看都是一个小朋友眼巴巴想加入)。


14年,这个画面大家各居其位,显然就很有说服力了。


16年,开始探索沙发的新用途,给你一个看似美好,但并不实用的建议:吃饭不需要餐桌。


17年,不再告诉你沙发该怎么用了,洋洋洒洒几百字汇成一句话:你的沙发你做主。


18年,终于练成了讲故事技巧。闭口不提沙发,而是给了足了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场景。


变卧室,变游戏室,开派对,招呼朋友,修禅打坐,给你一种错觉,我要是不在沙发上搞些事情出来,好像就活得不如别人。


这就叫“生活方式”营销。



03

宜家的进化史


宜家把自己的产品目录叫做《家居指南》,其实只有最新的2018年才真正算得上一本“指南”。


仔细看你们就会发现,18年宜家并没有说什么样的家是好的,而是手把手地在教你怎么diy自己的家。


比如教你如何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一样摆放静物:在中性的环境里放入特别的色调。


告诉你为什么只把两面墙涂成深色,让自然光反射,让它衬托面前摆放的东西。


建议你亲自改造他们的家具,变成独特的巴洛克摇滚风:用芭蕾舞短裙来做灯具。


不知道是宜家在跟随时代的审美,还是它塑造了一个时代对家的审美。


或者说,我们自己也在和宜家互相塑形。


在宜家手册里看到的既是宜家的进化史,可能也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理解的进化史。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